您好,欢迎访问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康绍忠:留住每一滴水
发布者:admin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8-10-27 19:23:01   点击数:

 

康绍忠:留住每一滴水

 

 

        5月9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拉开帷幕。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却令人担忧: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目前,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缺水。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奋战在我国节水科研第一线的学者们心急如焚…… 

          “北京水资源空前紧张,已经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程度。北京缺水程度与地处沙漠的以色列一样。但与缺水相比,更可怕的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危险。”康绍忠平静的话语中透出焦急。 

  42岁的康绍忠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更年轻。他说话慢条斯理,一脸书卷气,只有谈到水,谈到缺水,才可以看出他有些激动,甚至有些冲动。 

 

  “偷听”年度科学报告会 

 

  1978年,未满16岁的康绍忠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大门,就读于农田水利工程专业。 

  提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康绍忠有些自豪地说:“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康绍忠出生在湖南桃源县,那里山清水秀,茂竹修松,是鱼米之乡。桃源县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当时全国有名的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先进县,水电站、排灌站等星罗棋布。幼时的康绍忠经常手拿小铲,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和水利工人一起修水库、修水渠、建排灌站。 

  幼年的经历给了康绍忠对水利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他深深明白,家乡的丰饶物产得益于水,只有把水“用”好了,农作物才能长得一年旺似一年。 

  高考那一年,在众多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武汉水利水电学院招生简章上那正在泄水的大坝一下子吸引了康绍忠的目光:这不就是自己所追求的么! 

  “无论学什么东西,兴趣是最关键的。”康绍忠说。大学期间,教研室召开年度科学报告会,康绍忠跑去一看,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学生,其他都是老师,坐在老师们中间,康绍忠有点忐忑不安。害怕别人发现,他低着头,竖起两只耳朵听讲座。 

  西北农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1982年,康绍忠本科毕业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地处黄土地的西北农业大学(现已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搞学科交叉性研究,容易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更容易产生新的突破。”康绍忠说,“农业节水问题牵涉到土壤、气象、生态、水文等多门学科,通过对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可以做出大文章,而西北农业大学的优势正是在农林综合交叉性研究方面。” 

  这样,康绍忠从鱼米之乡来到全国著名的农科城———陕西杨凌。杨凌地处关中平原,相传,我国农业的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就在这里。 

  1985年,康绍忠拿到了农学硕士学位;1990年,他又戴上了工学的博士帽;1993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西北农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考察中险遭雷击 

  熟悉康绍忠的人都说,事业在他心中是最神圣的,十几年来,康绍忠长期深入田间地头,足迹遍及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的沟沟坎坎。为了搜集第一手实验数据,不但要克服无数的艰难困苦,有时候还要冒着生命危险。 

  1993年,康绍忠第一次到甘肃民勤去考察农业用水情况。一到民勤,康绍忠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土地龟裂、水干沙起,在缺水的恶劣条件下,大多人家已经搬走,湖面变成盐碱地,远远望去一片灰白。眼前的情景让人怎么也无法想到,这就是清朝时那个野鸭成群、游鱼无数、水草丰美的湿地———民勤。 

分享到: 0